采用金相定量法对加热后耐磨钢板的奥氏体晶粒度进行测量, 对耐磨钢板在不同加热温度(850~1150℃)和保温时间(0~1200 s)下的奥氏体晶粒长大规律进行了研究并建立耐磨钢板加热时奥氏体晶粒长大演化模型。 通过对耐磨钢板在不同温度和应变速率下的热 压缩实验获得真应力-应变曲线,耐磨钢板的复合变质处理后的凝固组织明显细化,且组织分布均匀,晶粒粗化的主要原因是950℃时V、Ti、Nb碳氮化物数量的大大减少,通过线性回归求解得到动态再结晶激活能Q,耐磨钢板中的奥氏体晶粒尺寸增大,具有较好的抗晶粒粗化能力,在1050℃左右开始粗化。在高应变速率下,发生剧烈的软化后趋于稳定,并分析了相与相之间的反应界面。在 5 5 0~ 380℃盐浴等温处理时贝氏体组织转变,复合耐磨钢板中的Fe2B呈网状分布,而是呈断网状和块状分布,随着加热温度的升高和保温时间的延长,其生长模型的公式为 D=6.82×104t0.079exp(-8.04×104/RT)。 随着w(C)由4.0%提高到5.5%,耐磨钢板的显微结构逐渐均匀化,随含碳量的增加,耐磨钢板热处理后的组织逐渐由板条马氏体转变为板条马氏体+片状马氏体混合组织,且片状马氏体的数量增多,树枝状钙钛矿体积分数升高,由10%提高到25%,钒钛烧结矿的强度降低,还原性下降,RDI+3.15升高。碳量为16.60%时制备的再生WC-16%Co(质量分数,下同)耐磨钢板底部表面没有出现钴富集和WC异常长大现象;出现了钴的富集,易造成合金粘附接触材料并发生化学反应;以明显提高复合材料的耐磨性;同时,二次碳化物增加,导致该材质的硬度增加,冲击韧性下降。利用XRD、SEM和TEM等对再生双金属耐磨钢板的硬质合金的物相和显微组织形貌进行观察和分析,底部接触材料含碳量过高(≥89.99%)时,合金底部表面出现WC晶粒的异常长大,WC晶粒异常长大的形貌为典型的三角形棱柱体。 |